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學院)組建于2001年。學院現開設5個學系:小學教育系、特殊教育系、應用心理學系、學前教育系、數字媒體系,學前教育專業另開設專升本教育。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1400多人。學院與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獨立招收音樂治療方向碩士研究生。
學院設有6個中心:教師教育公共教學中心、實驗實訓與資源中心、培訓中心、藝術教育中心、考試與評價研究中心、科創教育研究中心。泉州師范學院心理發展指導中心掛靠本學院。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90多人,其中專任教師60多人。專任教師中臺灣教師2人,碩士生導師10人,各類高層次人才20多人。
學院在教育學科專業發展的基礎上,著力打造以特殊教育為基礎、以融合教育為特色的教師教育體系,形成幼兒園到中學師資培養一體化、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一體化、高等教育研究與基礎教育研究一體化和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一體化”的“四位一體”教師教育辦學格局。教育學入選福建省一流應用型學科和福建省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培育點。特殊教育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是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項目和福建省本科高校綜合改革項目試點專業。小學教育專業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是福建省首批通過教育部師范類專業二級認證的三個專業之一。
學院積極推動科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研究。近年來,學院獲批國家級項目9項,省級項目11項。獲批教育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2021-2025年合作項目“中國融合教育推進:教師專業能力提升項目”試點院校、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特殊教育和社會融合研究中心、福建省特殊教育資源中心、福建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基地、福建省家庭教育研究基地等。專任教師主持國家級、省部級教學科研項目40余項,獲省社科成果獎2項,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1項;多門課程入選省級一流課程;教學研究成果榮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
學院恪守“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近年來,學生獲國家獎學金12人,獲省級以上立項和省級以上大學生各類賽事共223項。學院充分發揮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科專業優勢,加強對畢業生教師資格證和教師招聘考試的輔導,完善畢業生就業服務支持體系。近10年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學院踐行“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謀發展”的發展理念,堅持為地方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服務,創新大學(U)、政府(G)、中小學(S)、社會(S)協同育人模式,打造“US+X”協同發展共同體,承擔附屬學校、基地校辦學指導任務,在全國建立40多所協同發展學校、30多個工作站,構建雙向性US協同發展生態系統,取得了社會良好反響。
學院辦學條件持續改善。國家發改委資助建設的“泉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和閩臺交流合作中心”總建筑面積17000㎡,教學、實驗和科研用房近15000㎡,其中專業實驗室和教師教育實訓室近12000㎡,學術報告廳、圖書和電子閱覽室近3000㎡??傎Y產1500多萬元。擁有省級基礎教學實驗平臺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
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秉承“善學如泉,正心至大”之校訓,在學院師生中大力弘揚“善學善教,育人育心”的教科精神,堅守“四個相統一”,爭做“四有好老師”,當好“四個引路人”,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來,先后有20余位教師受到各級各類表彰。其中獲教育部、中國殘聯和交通銀行聯合頒發的特教園丁獎1人、受福建省教育工委和泉州市表彰7人次。學院1個黨支部獲批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學院黨委被福建省教育工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入選全省高校首批“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單位”。2個黨支部入選全省高校首批“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單位”。學院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殘疾人工作委員會授予“全省扶殘助殘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獲“福建省五一先鋒號”“泉州市五一先鋒號”等榮譽稱號。多名教師被評為“福建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優秀教師”“泉州市最美教師”“泉州市優秀教師”。
(2022年6月)